宋代|住房自古就是个大问题,谈谈宋代百官居住方式的自由选择( 二 )


因为按律官员们三年一调任,加之朝廷有规定官员们不得在供职所在地购置或修建自己的房子。所以官员们多会首选租住当地百姓的房屋。还有一些官员,在当地有亲朋故交,有条件不错的故人,他们也会选择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如果在当地无亲无故,又不想租住,有些官员还会选择借住在当地的寺庙里。
朝廷对这些普通官员的居住环境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安居乐业就好。普通官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或者住进官廨,或者租住当地百姓的房屋,或者借住他人房屋,或者借住寺庙,都是可行的。普通官员解决住房问题的方法相对自由,也多种多样。看似一片和谐,圆满解决了普通官员的居住问题。

宋代|住房自古就是个大问题,谈谈宋代百官居住方式的自由选择
文章插图

三、住房选择方式背后的经济问题
宋朝这种官员住房选择方式,自由多样,看似圆满,其实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宋朝经济的不景气,国力的虚弱。
首先,宋朝的土地价格问题。在京师,相对地方更为繁华,人口众多。皇亲国戚,还有地位显赫的权臣多在京师。因为要修建大量的赐宅,宗亲的聚居地,所以京师的建筑土地很紧张,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在京师修建自己的房子不是简单的事情,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再者,普通官员的俸禄并不高。在北宋初期,刚刚经历战乱,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官员的俸禄制度还是延续执行前朝的制度,也就是五代后唐的俸禄制度。在那时期兵祸连连,战乱不止。经济濒临崩溃,官员的俸禄一降再降。甚至只能拿半俸。所以宋朝初期的官员能拿到手的俸禄非常有限,而购置房产也不是仅仅靠俸禄就能企及的事情。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不断改善,官员们的俸禄增加了很多。但是房价和土地价格也随之不断飙升。所以,除了俸禄优厚的宰执一类的高级官员有能力建房置地,普通的中低级官员依然没有能力购置修建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是只能选择其他方式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
四、官员解决自身住房问题多样性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方面,依靠朝廷赐宅的皇亲国戚和接受朝廷封赏的重臣们,享受着特权,优待。除了赏赐房屋,他们的俸禄也很优厚。为了稳定朝廷,皇帝还经常对他们不定时的封赏。所有这一切的优待,都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随着国力的恢复,经济的繁荣,官员们追求豪华奢靡的风气渐渐滋生。互相攀比效仿都想造豪宅为自己享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除了奢靡之风渐长,官员们在自己建房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侵害干扰百姓的举动。比如为了扩大自己的住宅面积,侵占公共用地,甚至是官廨民宅。这些都激起了许多民怨。甚至有些百姓失去房屋,居无定所,给城市增加了不安的因素。社会影响很坏。
更有甚者,有些官员在为自己修建房屋的过程中,还会劳役百姓。朝廷为了平息民怨,也曾经三令五申禁止无故劳役百姓。如果确实有官廨需要修缮,也要上报,经过审批允许后才能开始动工。

宋代|住房自古就是个大问题,谈谈宋代百官居住方式的自由选择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没有赐宅和封赏住宅的普通官员,需要租住别人的房子,这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是是带动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再有也促进了社会上租赁业的快速发展。让百姓有了新的生活来源。百姓谋生的方式更多样化。“安丰县娼女曹三香得恶疾,拯疗不痊,贫甚,为客邸以自给。”就是写的当时以租房为生的百姓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