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还不会走路?弄清这几个问题再急也不迟( 二 )


而我们要做的, 并是不防止他们摔倒, 而是避免他们受伤 。
再宝宝的活动范围内铺上爬行垫, 把茶几或是其他有棱角的用品移开, 保证地面不要太滑等等 。
当宝宝真正摔倒的时候, 不要大惊小怪, 表现夸张 。
只有你不过分渲染, 孩子才会觉得摔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摔了、疼了、疼过就完了, 没什么大不了 。
反而是你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声“哎哟”, 可能会吓到宝宝 。
要让孩子哭是因为疼, 而不是因为怕 。
疼在身上, 怕在心里 。
身体上的伤痛很快可以痊愈, 但是心理上的阴影却不那么容易散去 。
当孩子明明已经有了迈步的能力, 却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被摔或被吓)对学走路有阴影, 那就不要强迫他, 同时弱化学走路这个事件 。
可以暗度陈仓的引诱, 比如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或食物, 放在他三、两步远的位置 。 通过强调东西好玩或好吃引诱他, 但不要提醒他走过去 。
他如果肯迈步走过去, 也不要夸他肯走路了, 或是走的好 。
弱化这个事件, 等他发现了走路能带来的好处, 自然而然就走起来了 。
Q:孩子走路内八、外八、踮脚尖....
放眼望去, 为啥熊孩子的形体和姿势, 没一个正常的?
大多数宝宝在学步期都会出现各种奇葩姿势 。
奇葩就奇葩吧, 还会突变, 比如1岁以内还是o型腿, 2岁之后又变X型腿了 。
说多了都是眼泪, 让为娘先哭会~
事实上, 大部分宝宝的膝内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和踮脚走路都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
随着孩子的长大, 这些“异常”都能慢慢消失 。
一般2岁之后o型腿或踮脚尖走路的情况会消失, X型腿也会在孩子5-7岁得到改善, 大部分孩子的腿会在他10岁的时候才会变直 。
但是, 如果发现孩子弯曲恶化、更加严重、身高也比同龄人低很多, 需要考虑就医 。
Q:初学走路, 选择什么样的学步鞋?软底好还是硬地好?
之前的《关于宝宝光脚, 你误会了多少?后悔科普太晚了》里就曾提到过, 对于学步的孩子, 没什么比光着脚丫更好了 。
对于初学走路的宝宝:
光脚能让脚趾更好地抓住地面, 不仅不易滑倒, 还有助于宝宝学习掌握平衡, 让他学得更快、走得更稳 。
光脚可以让脚部神经直接感受到来自地面的压力, 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变化 。 如果学步期穿鞋, 这些感觉就会收到鞋的阻隔, 宝宝就需要通过低头看地面来判断, 时间久了就会低头走路 。
光脚时, 小脚不用受到鞋子的束缚, 脚形可以自然生成, 光脚更能锻炼足底肌肉和韧带, 促进足弓的形成, 有利于缓冲走跳时引起的震荡, 预防宝宝扁平足和脚内翻、外翻等, 这比穿任何所谓机能鞋都有用 。
现在天气转凉, 可以让宝宝直接在爬行垫上光脚, 也可以给宝宝穿上一双防滑的袜子 。
很多家长在宝宝学走路初期, 就迫不及待的给孩子穿上学步鞋 。 可是大部分人都误会了学步鞋, 学步鞋并不能帮助学走路, 只是保护宝宝的脚在外不受伤害 。
正在学走路的宝宝, 如果家里太凉不想光脚, 可以选择软底软面儿的学步鞋, 多软呢?
把学步鞋放在地板上, 隔着鞋垫去模地板, 如果手指能够感觉到地面就可以 。 这样宝宝的脚趾才能够抓地, 才能顺利感知地面, 才能促进足底神经发育, 才能站稳, 才能稳定地学走步 。
已经能走稳的宝宝, 就可以选择稍硬的儿童鞋了 。 底厚5-10MM比较合适, 同时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
对折鞋子, 弯曲的位置要在鞋底前掌三分之一处, 保证鞋底的曲挠线, 跟宝宝脚的区挠线相吻合, 才能引导小朋友正确的行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