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6-12月的宝宝说话


如何教6-12月的宝宝说话

文章插图

类似这样有语言问题的孩子在儿保门诊天天都能看到 。 豆苗妈妈就帮助大家来了解每个年龄段语言发育的里程碑是怎样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怎么教孩子说话 。 在视听等感觉刺激下 , 出生后即进入语言准备阶段 , 即“前语言阶段” , 这对日后正常的语言进程至关重要!
6-8月感受性语言:主动展示、给予、指向物体 。 表达性语言:多音节的咿呀学语(“mamama”,”lalala”) 。 训练方法(1) 教宝宝听懂更多的话:这时 , 妈妈做动作的时候要加上语言 , 如在给孩子喂饭时说:“亮亮 , 吃饭啦”“可好吃啦”;在外出散步时可以说:“亮亮 , 看 , 狗来了!”“啊 , 花开得真好看啊!”(2) 教物品名称:反复较孩子认识他熟悉并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 , 如喂奶时说“奶”、“手”;玩车时说“车”;给孩子戴帽子说“帽子”;吃苹果时说“苹果” 。 (3) 教说“爸爸、妈妈”:家长要教如“ba-ba、ma-ba、da-da”等发音 , 婴儿若发出这些音 , 家长要马上给予应答和鼓励 , 使他建立此音与实际意义的联系 , 为他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打好基础 。 (4) 唱儿歌做动作:大人与宝宝念儿歌“拉大锯”“虫虫飞”等 , 一面念一面做动作 。 (5) 认物和找物 , 理解语言 , 认识物品:大人说“给我娃娃”“给我车”“给我球”等让宝宝找物品给大人 , 若宝宝不理解 , 大人可以把玩具拿给他 , 告诉他名称 , 然后把物品范围扩大 。 (6) 拿起、放下 , 建立语言和动作的联系:家长做“拿起”、放下“的示范动作 , 并反复强调 , 教婴儿模仿 。
8-10月
感受性语言:理解简单的单词(“再见”、“不”) , 对名字有反应 。 表达性语言:缩短的咿呀学语(“mama” , “dada” , 兄弟姐妹的名字) 。 训练方法:(1) 加紧学习听和说:婴儿开口说出第一批词来得缓慢 , 而他们对词的理解进展迅速 , 他们也许到满一周岁时能说出1-2个词 , 但是他在听 , 在学着理解 。 注意事项:面对面对宝宝说话 , 说话清晰 , 节奏放慢;要与宝宝说看得见或者感兴趣的东西;说某种东西时 , 要用手指给他看;要试图理解宝宝的话 , 认真听宝宝说话;当宝宝说出1-2个词时要抱抱或者亲亲宝宝 , 表示赞扬;要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 (2) 认图、认物 , 命名要正确:认玩具;认生活用品;通过婴儿认图来认识更多的事物 。 (3) 模仿动物叫:小猫“喵喵”、小狗“汪汪”、小鸭“嘎嘎”等 。
个月
感受性语言:能听从没有手势的简单、一步指令 。 表达性语言:每周大概学会一个新单词 。
训练方法:
(1) 宝宝的语言游戏:这时很多孩子会模仿大人说话的腔调 , 说出一连串抑扬顿挫莫名其妙听不懂的话 , 自言自语 , 这时孩子自己在做言语游戏 , 家长最好不要去打断 , 投去赞许的目光并寻找和他说话的机会 , 教出真正的词汇来 。
(2) 模仿说话:每天给孩子朗读1-2个优美的童话故事、儿歌或诗歌;和孩子日常接触中 , 如帮助他穿衣、吃饭时都是说话的机会 , 词语要简要 , 说到新词时 , 可加上宝宝能理解的手势 , 并不断重复 。
(3) 念儿歌:选择几首简单有趣押韵且容易发音的朗朗上口的儿歌 , 如“小宝宝 , 起得早…..”“小白兔 , 白又白……”同时也可以加上动作 。
(4) 听故事:讲的图书以画为主 , 每页只有2-3句简单话 , 反复多次 , 让宝宝跟着故事情节指认 。 豆苗妈妈的话 这些就是豆苗妈妈为大家准备的6-月宝宝语言发育要点及训练方法 , 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 , 语言发育规律和其他生长发育规律一样 , 遵从一定的规律 , 却也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 如果是孩子是常规的这样的语言进程 , 家长不妨对着每个阶段训练要点来训练 , 但是如果稍晚一些 , 可以按照孩子实际的语言发育年龄来做训练 , 当然 , 如果孩子的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 , 建议至儿童保健科就诊 , 医生给孩子做专业的语言评估并给予专业的意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