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控能力培养 婴儿自控力早期发展的五个阶段

【宝宝自控能力培养 婴儿自控力早期发展的五个阶段】

宝宝自控能力培养 婴儿自控力早期发展的五个阶段

文章插图

人们都是通过后期的社会学习才能有自控行为的 , 家长应该在宝宝成长发育中做好宝宝自控能力的培养 , 这其中包括五个时期 , 这五个时期分别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宝宝的自控能力 。
1.神经生理调节时期(0-3个月)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发育成熟 , 孩子的生理机制保护着他免受过强刺激的伤害 , 因此很多外部刺激不被加工 。 在该阶段 , 虽然照看者对婴儿日常生活常规的安排等外部因素对自控能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但婴儿的生理成熟是自控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
2. 感知运动调节时期(3-9个月)
儿童能够从事一些自发的动作活动 , 并能根据环境变化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 儿童逐渐学会了通过他人的行为来区分自己的行为 。
3. (外部)控制时期(1岁左右)
随着语言和动作的发展 , 儿童开始能够识别照看者的要求 , 并抑制自己的行为 。 这种能明确意识到照料者的希望和期望 , 并且能自愿地遵守简单的要求和命令的顺从 (compliance)行为是儿童最初自我控制行为的萌芽 。
4. 自我控制时期(2岁左右)
该阶段 , 由于儿童的心理表征能力的萌发 , 开始能够运用符号来代表物体 , 这使他们能够在没有外部监控的情况下服从照看者的要求 , 并根据他人的要求延缓自己的行为 。
5. 自我调节时期(3岁左右)
这个阶段 , 儿童获得了关于自我统一性和连续性的认识 , 开始把自己的行为与照看者的要求联系起来 , 这使他们有可能在产生新动机的情况下 , 依然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节 。
从克莱尔考普所提出的自控能力发展轨迹看 , 儿童早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主要经历了由外源性控制(例如照料者对儿童需要和特点的敏感性、日常生活常规、亲子关系的质量、亲子互动中固有的言语交流等)向强调儿童内在因素的内源性控制(如语言和认知等)转变 。
也就是说 , 在儿童的动作、认知和语言尚没有充分发展之前 , 对行为监督的责任是由成人承担 , 成人通过“命令”或“制止”等操控手段 , 帮助儿童辨别行为后果的危险性 , 提醒儿童没有记住的行为规则 , 并使他们逐渐理解和内化社会规则 。 当儿童的语言发展使他们能够理解规则所包含的意思 , 记忆发展使他们能记住成人的要求时 , 对行为进行监督的责任就可以由儿童自己来承担 。 通过预料行为后果 , 儿童将自身行为与内在准则进行对比 , 进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