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简单方法教你找准排卵期

【5种简单方法教你找准排卵期】

5种简单方法教你找准排卵期

文章插图

正常育龄女性卵巢每月排出一成熟卵子 , 卵子排出后被输卵管摄取 , 一般可以存活1~2天 , 如在排卵前后一定时间内有性生活 , 就有怀孕的可能 。 这段时间就称为“排卵期” 。
推算月经周期
适合人群:月经周期比较规律的未怀孕准妈咪
操作方法:
大部分女性在下次来月经前2周左右(~16天)排卵 , 可以根据自己以前月经周期的规律推算 。
计算公式为:
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经周期天数-18天
排卵期最后一天=最长一次月经周期天数-11天
在采用此公式计算之前 , 要连续8次观察、记录自己的月经周期 , 得出最长天数和最短天数 , 代入以上公式得出的数字分别表示“排卵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
月经周期的计算是从此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 , 如:某一女性前8个月的月经周期最长为30天 , 最短为28天 , 代入公式为:
排卵期第一天= 28天-18天= 10天
排卵期最后一天= 30天-11天=19天
那么 , 这位女性的“排卵期”开始于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0天 , 结束于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9天 。
小叮咛:
用月经周期推算是粗略的方法 , 在推算出的排卵期内都可以受孕 , 越接近排卵期的中间天数 , 越容易受孕 。

测量基础体温
适合人群:作息时间规律 , 有耐心的未孕准妈咪
操作方法:
正确测量
测量从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 , 到下个月经来潮为一个周期 。 于每日清晨起床前 , 在不说话和不做任何活动的情况下 , 把体温计放在口腔里5分钟 , 然后把测量到的体温度数记录在体温记录单上 。 为了提高正确性 , 应在每晚临睡前把体温计上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 , 并把它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 , 尽量减少活动 。
正确记录
将测量到的基础体温正确地记录在体温记录单上 , 可用纵轴坐标表示体温的度数 , 每一小格为0.1℃ 。 横轴坐标表示日期和月经周期日 , 每一小格为1天 。 从月经来潮的第1天开始 , 将每天所测量到的体温度数用小点画在相应的体温记录单的位置中 , 一直到下次月经来潮的前1天为止 , 最后将各个小点用直线按顺序连接起来 , 就成为1个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曲线 。 图中可用涂色部分表示月经期 , 如遇有感冒、发热、腹泻、失眠等情况 , 往往容易影响基础体温 , 应在表格的下面加以说明 。
小叮咛:
基础体温一般需要连续测量3个以上月经周期才能说明问题 。 如果月经周期规则的话 , 测量几个周期的基础体温后 , 基本上就知道自己的排卵日期了 。
观察阴道分泌物
适合人群:没有阴道炎症或者其他妇科疾病的未孕准妈咪
操作方法:
宫颈黏液由子宫颈管里的特殊细胞所产生 , 随着排卵和月经周期的变化 , 其分泌量和性质也跟着发生变化 。 在一个月经周期中 , 先后出现不易受孕型、易受孕型和极易受孕型3种宫颈黏液 。
●不易受孕型:为月经周期中的早期黏液 , 在月经干净后出现 , 持续3天左右 。 这时的宫颈黏液少而黏稠 , 外阴部呈干燥状而无湿润感 , 内裤上不会沾到黏液 。
●易受孕型:这种黏液出现在月经周期中的第9~10天以后 , 随着卵巢中卵泡发育 , 雌激素水平升高 , 宫颈黏液逐渐增多 , 稀薄 , 呈乳白色 。 这时外阴部有湿润感 。
●极易受孕型:排卵前几天 , 雌激素进一步增加 , 宫颈黏液含水量更多 , 也更加清亮如蛋清状 , 黏稠度最小 , 滑润而富有弹性 , 用拇指和食指可把黏液拉成很长的丝状(可达10厘米以上) , 这时外阴部感觉有明显的湿润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