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到底会不会遗传给宝宝?


乙肝到底会不会遗传给宝宝?

文章插图

【乙肝到底会不会遗传给宝宝?】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 , 其发病率高居传染病榜首 , 死亡率稳居传染病第 3位 , 每年死于乙肝相关疾病者28万多人[1] 。 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 其中约 10% 会进展成慢性乙肝[2] 。 大家往往发现乙肝有高度的家族聚集倾向 , 故常常非常担心 , 父亲或者母亲为乙型肝炎患者 , 自己的宝宝也会遗传有乙肝 。 其实患有乙型肝炎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完全可以生一个健康的宝宝的 。 目前认为 , 乙型肝炎为血液传播性疾病 , 而非遗传性疾病 , 家族聚集现象主要还是因为传染而不是遗传 , 也还没有通过精子或卵子传染乙肝的证据 。 老百姓误认为的“遗传” , 其实是指在孩子出生以后 , 由于宝宝对乙肝病毒缺乏免疫力 , 在与乙肝患者父亲接触的过程中而被感染的 。 而乙肝妈妈则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 , 通过胎盘、婴儿接触或吞入妈妈的血液、羊水或产后喂养和密切接触等 , 将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宝宝 。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 , 现代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 而且可以通过预防手段防治疾病的传染;而乙肝妈妈只要选择合适的怀孕时间 , 孕期及分娩时采取合理的母婴阻断措施 , 是完全可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的 。 慢性乙型肝炎母亲 , 在计划怀孕前 , 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专科医生评估一下患者的身体状况 , 充分评估怀孕及母婴传播的风险 , 提出一些具体的治疗干预措施 , 如怀孕晚期给予抗病毒干预 ,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孕妇母子的安全以及母婴乙肝的阻断[3] 。 在宝宝出生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 , 尽早的、最好在出生后小时内给宝宝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 , 出生时、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 。 这样可以使母婴阻断成功率达90%?95% 。 对于乙型肝炎“小三阳”的爸爸在孩子出生时只需按计划免疫进行常规乙肝疫苗接种即可 , 此外 , 乙肝爸爸还需要注意自己皮肤破损的地方 , 如刮胡须的外伤等 ,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 。 参考文献[1] 秦成勇 , 韩国庆 。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治疗进展[J] 。 医学研究杂志 , 2007 , 36( 1) : 2 —— 24.[2] 王晓军 , 张荣珍 , 胡苑笙 , 等 ,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J] 。 疾病监测 , 2014 , 19( 8) : 290 —— 292.[3]朱启镕 , 吕晴 , 顾心焕 , 等 。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初步研究[J] 。 中华儿科杂志 , 2005 , 33(2):93——9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