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小传记,康乾时代平原籍著名诗人董元度传记

文|王玉杰

诗人小传记,康乾时代平原籍著名诗人董元度传记

文章插图
(董元度题匾)
董元度(1709—1787),字曲江,别号寄庐,山东省平原县董路口村人 。
清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当时,他的父亲董思凝“奉命视学三楚”,他的母亲沈氏,吴兴人 。曲江幼年读书宣镇府(今河北宣化);雍正元年癸卯(1723),15岁,到济南府学读书,为增广生;是年十月,其父董思凝卒于宣化府道署 。度27岁,其母沈淑人病故 。度长期寄居济南府,喜郊游,爱诗歌,赋诗善于景物描写,青年时期作《春柳》才华初露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举人,元度39岁,于同年赋《游陶然亭》《酬纪晓岚同年》等诗,唱和颇多 。
他常年漂泊在外,《将抵里门》诗曰:“入耳乡音熟,真从日下归 。三年新旅鬓,千里旧征衣 。”三年才回家一次 。不注意经营家计,家境衰落 。
【诗人小传记,康乾时代平原籍著名诗人董元度传记】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曲江(董元度字,下同)41岁,移居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住在友人朱东江家 。《写怀》诗曰:“我本落拓人,性不辨菽麦 。饥驱携笔札,浪作天涯客 。”瓢泊游荡,以诗为乐 。二年后《冬日假归留别同人》诗曰:“薄宦情怀霜鬓里,故乡风味菜根中 。秫田二顷吾何有,松竹萧萧半亩宫 。”赖以生活的二顷田没有了,只有“半亩”老宅院 。然而,元度始终精神饱满,潜心读书,交友赋诗,笑对未来 。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进士,元度44岁 。他游荡于扬州、苏州一带,与秦鉴泉等名士游弹指阁等名胜,唱和作诗 。入庶常馆,为庶吉士 。初期比较安心,工馀赋诗会友,“诗名噪都下”,寄庐本人也有自豪感,他在《将欲东归咏怀》诗曰:“名刺空馀前进士,头衔应属谪仙人 。”自谓如谪降人世的神仙 。
乾隆十八年(1753)春,应邀任潞河(今通县)书院主讲,穿梭于翰林院与潞河书院之间 。
乾隆十九年秋,游邯郸,在《黄粱梦镇谒卢生祠》记曰:“宦海风波叹逐臣,恩仇儿女耐酸辛 。”元度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 。入庶常馆后,乞假南游,来往苏扬之间,为自己的仕途埋下隐患 。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三月,庶常馆散馆,任江西安远县知县,元度47岁 。仅一年,被罢官;又留守一年,办理交接 。曲江《无题》诗曰:“盈盈晓起拜尊嫜,即日新人哭下堂 。”
乾隆二十二年(1757)秋,离开安远,曲江49岁 。他不回家,闲游放荡 。先是栖迟江西一年,访友赋诗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寒食节,造访清江大尹,行政长官野溪,热情招待,“署中观剧二日”并作《舟发临江却寄野溪丈》六首 。
乾隆二十八年癸末(1763)初,游南昌 。元度55岁,《再至会城寓楼独居即事》曰:“妻孥烟水外,八口正浮家 。”时家累,先附粮艘北归 。度经济拮据,让妻孥北归回家,妻孥“寄居陶山张丈宅十有馀年” 。从此,曲江只身一人,以诗会友 。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春,应州刺史陶悔轩之邀,到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县)考察,历时一年,赋诗12首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元度离开安远十年之际,《丙戌生日放歌》曰:“流光荏苒马加齿,五十八年穷不死 。买山无计可归耕,合署头衔老荡子 。”自叹为“老荡子”这是被罢官后的无奈之举 。又因“买山无计可归耕”,荡子生活不可终止 。继而又辗转游览济南大明湖、鲁连台等名胜,登光岳楼绝顶观秋水,消遣赋诗,与朋友唱和 。《槐花和旋之》诗曰:“恍逢旧雨惊回首,重话三生黯断肠 。”“旧雨”,老友的代称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又《先大夫忌日寓中遥奠》说:“洒泪遥空送纸钱,南船北马自年年……边徼空留堕泪碑,莼鲈归计竟无期 。”他凭借自己庶常馆的人脉关系、诗人头衔,游走大江南北、京畿之地,找同年会友赋诗 。马照骑,酒照喝,诗照作,依然儒生气魄 。为生活所迫,四处漂泊12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