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刻的作文怎么写【精选6篇】( 二 )


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
A、从描写的对象看 , 一般有三种:人物描写 , 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 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 ,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节描写 , 可以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叠或交* , 构成人物和环境的完整描写 。
B、从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 。 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 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 使其鲜明突出 。
C、从描写的风格来看 , 有白描和细描 。 白描 , 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 , 不加渲染烘托 , 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 , 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 , 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 , 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 。 叙事 , 线条分明 , 言简意赅;写人 , 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心态 , 如见其人 , 细描 , 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 ,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 , 使所写对象栩栩如生 , 逼真动人 。
2、在记叙文中 , 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和议论 , 不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 而且突出文章的中心 。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 大致有三种情况:先叙(描)后议(抒)、夹叙(描)夹议(抒)、先议(抒)后叙(描) 。 议论和抒情的运用要从需要出发 , 适当运用 , 过多则使文章内容流于空泛 。
3、在记叙文中 , 有时也需要进行说明 , 但这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运用 , 否则用多了还会影响
(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
1、顺叙 , 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 , 其优点是层次清楚 , 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 , 如《一面》 。 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 , 否则会使人感到平铺直叙 , 呆板乏味 。
2、倒叙 , 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 , 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 。 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 , 给读者留下悬念 , 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 , 引人人胜 。 如《第二次考试》 。 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 , 而且要衔接自然 , 如处理不当 , 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 , 出现混乱 。
3、插叙 , 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 为了帮助开展情节 ,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 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 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 。 恰当地运用插叙 , 可以扩大题材 , 丰富内容 , 深化主题 。
4、补叙 , 即在记叙过程中 , 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 。 如《这不是—颗流星》中 , “我”回忆后 , 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 , 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 大体可以分记人记事两大类 , 写时要根据需要来确定内容和中心 。 写人时 , 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来表现人物 , 切忌冗长、空洞的鉴定式的介绍说明 ,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 , 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 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 。 叙事主要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意旨 。 这就涉及记叙的顺序 , 只要运用得好 , 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而在一篇文章中 , 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方法 , 常常是综合运用只要运用得恰当 , 就能使文章的结构更多变 , 安排更灵活 , 从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 记事和写人不能截然分开 , 只能相对地有所侧重 。 记事不能没有人 , 写人也离不开事 , 因为任何事件中都必然有人物活动 , 而人物也只有在事件中才能表现得活泼有力 。 记事为主的文章 , 事件应记叙完整 , 写人为主的文章 , 重点在于表现人物 , 事件则不一定写完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