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作文的技巧【通用6篇】( 四 )


怎样写作文的技巧【通用6篇】四 首尾式照应, 就是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 在文章结尾又再次出现, 从而构成首尾呼应的关系, 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 。 首尾式照应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内容上, 它可以强调某种思想感情, 强化主题意义, 加深读者印象, 提高表达效果 。 二是在结构上, 它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和回环美 。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 必然是首尾照应, 这种情况最多, 也最典型 。 例如《记一辆纺车》, 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 首尾照应很严密 。 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 离开延安那年, 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 后来常常想起它 。 想起它, 就像想起旅伴, 想起战友, 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 ”
尾段:“就因为这些, 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 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 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 围绕着这种怀念, 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 ……”
这两段文字, 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 几乎都是相同的, 前者放在开头, 领起全篇, 造成悬念, 揭示主旨, 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 后者放在结尾, 总结全文, 强调中心, 回扣文首 。 这样, 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 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 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 也有首尾照应的, 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 那么严整, 运用的频率也不高, 难度却较大, 但如果运用得好, 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 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 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 ”
再看结尾:“这样, 我们在阳光下, 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 。 ……”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 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 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 。 而且, 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 开头是“散步”总概, 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 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 。 这样照应, 既有序, 又有物, 既合理, 又严密 。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运用时, 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 不能简单重复, 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 要有明显的适应性, 开头只能作开头, 结尾只能做结尾, 不能互换而用 。
总结式照应
总结式照应, 就是在文章有关段落的前面或后面, 对上面或下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或领起, 这种总结总领式的语句或段落, 至少出现两次, 而且句式或段落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 从而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 使文章浑然一体 。
总结式照应既在内容上归束上文, 领起下文, 又在结构上勾连前后,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有的从内容上, 逐层引向深入, 有的从感情上, 依次推向高潮 。 它在内容上以总结总领为主, 在结构上以照应为主 。 例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全文共9个自然节, 总结式照应主要体现在第4、第6两节 。 第4节:“那就是白杨树, 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 ”第6节:“这就是白杨树, 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这两段文字, 前者总结是第3节内容, 后者总结第5节内容, 它们都是一名话, 都是独立成段, 二者不仅内容相同, 都是说白杨树的不平凡, 都是说白杨树的评赞, 而且句式也都是相同的, 都是二重转折复句, 都是判断句加否定句, 实际上, 只有两个词之差, 其余所用的文字也都是相同的 。 这样总结, 就构成了明显的照应关系, 使文章前后相联, 彼此关照, 避免了松散和拖沓, 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意义, 总结很有深度和力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