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过之其香蔼然翻译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意思( 二 )


9、滋:种 。畹(wǎn):三十亩为一畹,九畹多于百亩,因此说楚人重兰而轻蕙 。
10、干:枝干 。华:花 。
11、视:比 。椒榝(jiāo shā):像茱萸一样的植物 。
12、“当门”句:意为有才之士必遭忌恨杀害 。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翻译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意思

文章插图
《书幽芳亭》赏析此文中,黄庭坚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黄庭坚指出兰与君子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
黄庭坚特意点出这两点,是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中,最能见出君子的品格 。在第一种环境下,君子尚未成名,无人赏识,要耐得住寂寞;在第二种环境下,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 。黄庭坚在这里又一次赞扬君子立身处世的特点:一是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 。就像兰花,平时与其他花草混处,香味不明显 。二是把握时机 。君子一旦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如兰花,一阵清风吹过,香气芬芳,远近皆知 。
接下来,作者特意比较了兰与蕙的不同,指出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 。当权者昏庸,不能辨别蕙与椒,更无法赏识那含蓄、清幽的兰了 。所以,那些品节高尚的“山林之士”,纷纷远离当局,“往而不返”了 。在这里,作者寄予了深沉的世道感叹 。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 。黄庭坚学识广博,善用典故 。他提倡广泛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这篇短文中,黄庭坚随手引用《易经》《离骚》,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 。
《书幽芳亭》创作背景黄庭坚的一生风波跌宕,饱受磨难 。在北宋党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 。但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他都以气节自励 。此文就是他高尚品德的流露 。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 。
此文写于元符间(1098—1100)作者贬居戎州时 。戎州有山名兰山,上有野生兰花 。他将之移植于院中,建一小亭,名为“幽芳亭” 。在北宋党争中,黄庭坚属苏轼党,屡遭新党打击 。但是,他并无怨恨詈骂之词 。
《书幽芳亭》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自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入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治平时进士,曾做到宣州知府,后贬为涪州别驾 。他出于苏轼门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与苏轼齐名 。他诗词谨严整密,讲究修辞造句 。他的书法,独出新意,自创字形,疏密相间,豪宕而有韵味,与苏轼、蔡襄、米芾称为“宋四家”,以行草书见长 。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翻译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