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怎么写( 二 )


第三 , 要抓住重点 。 读完一篇(部)作品 , 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 , 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 。 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 , 不是书评 , 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 因此 , 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 , 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 , 文章散乱 , 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 , 自然会受到感动 , 产生许多感想 , 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 , 有些是模糊的 , 一闪而失 。 要写读后感 , 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 , 反复想 , 反复作比较 , 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 , 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 , 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 。 也只有这样 , 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 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
第四 , 要真实自然 。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 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 , 就怎样写 。 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 , 文章就会情真意切 , 生动活泼 , 使人受到启发 。
从表现手法上看 , 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 , 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 。 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 。 议论是谈感想 , 讲道理 。 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 。 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 , 议论要准确 , 抒情要集中 。 三者要交融一体 , 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
从表现形式上看 , 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 。 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 ,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 , 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 使之有血有肉 , 有事有理 , 以事明理 , 生动活泼 。
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 , 阐发意义 。 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 , 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 , 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 。 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 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 , 但它的理论性较强 , 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
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 , 感觉非常奇怪 , 同时又觉得很好玩 , “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是谁的外婆啊?居然能爬到苹果树上去?莫非她长了翅膀?好多问题都浮现在我的脑海 , 管它呢 , 看看不就知道了 。
嗬 , 这真是不看不知道 , 一看吓一跳 。 当我把正本书看完 , 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外婆和奶奶 。 可是安迪却没有 , 这件事情令他很伤心 , 忽然有一天外婆从天而降 , 来到了苹果树上 , 外婆和安迪一起去游乐园、去套野马、去海上冒险……外婆的打扮很奇特 , 裙边下总是露出好笑的白色衬裤花边 , 她总有有些大胆新鲜的主意 , 就算被警察处罚也不在乎------嘿这个外婆还真另类 。
有一天 , 邻居家搬来了一位新奶奶 , 她得了风湿病 , 行动不方便 , 安迪帮她做了很多事情:买东西、收拾房间等等 。 新奶奶还教会了安迪用袜子存钱 , 为他做李子蛋糕、为他补衣服 。 在帮助新奶奶的过程中 , 小安迪觉得自己长大了 , 周围的人也开始转变对他的看法了 。 安迪觉得快乐多了 。 原来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快乐啊!
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的 。 现在我的外婆年纪大了 , 我要好好孝顺外婆 , 做外婆的小助手 , 让她可以开开心心地生活 。

读后感怎么写

文章插图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 , 一篇文章 , 一段话 , 几句名言 , 一段音乐 , 或者一段视频后 ,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读后感的格式该怎么写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