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貂( 二 )


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从昆虫到鱼类及小型鸟兽都在它的捕食之列 。小兽中,常捕食在树上活动的松鼠及鼯鼠 。此外,除捕食幼鸟外,还捕食大型的野鸡类,如环颈雉、勺鸡、白鹇等 。还可合群捕杀大型兽类,如小麂、林麝、斑羚,甚至小野猪 。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 。主要食物包括鼠、獾、狸、鸟和鸟卵、鱼,以及植物的果实等,特别喜欢攻击紫貂和松鼠,甚至也能猎捕比它的体形大得多的山羊、麝和鹿等,当食物缺乏时也吃动物的尸体,偶尔潜入村庄偷吃家禽 。黄喉貂在湖北全省山区都有分布,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 。原来的数量也比较多,但随着被捕食动物的减少,它们的数量也相应的减少了 。
分布范围
黄喉貂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婆罗洲,苏门答腊岛),韩国,朝鲜,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沙巴,砂拉越),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泰国,越南 。
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
繁殖方式
6~7月发情 。妊娠期(包括受精卵延迟着床期)9~10个月 。次年5月产仔,每胎2~4仔,饲养寿命可达14年 。由于它的分布区范围较大,所以繁殖的时间也可能不一致,在中国南方一般在春季繁殖,雌兽产仔于树洞中,每胎约产2仔 。每年春季产仔,每胎产2~3仔 。
种群现状
由于黄喉貂是一种生活在森林地区的动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至少在东南亚地区的范围内,由于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整体的数量减少 。不过,该物种仍生存在剩余的森林(包括次生林)中,也许是因为它们不是大多数居民食物中的首选,其善于攀援的能力,降低了掉入陷阱和其他风险,以及可以轻松地从狗的追逼下逃脱 。因此在群体水平上,没有显着的威胁 。偶尔在西伯利亚(俄罗斯)和朝鲜,为了得到它们的皮毛而被追杀,但是,这并不构成一个全球性的威胁,只是对当地的数量产生影响,黄喉貂分布很广泛 。原来的数量也比较多,但随着被捕食动物的减少,它们的数量也相应的减少了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黄喉貂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
最新消息
2014年11月17日天上午8时30许,一只野生大熊猫被发现受伤倒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860米处一石穴中,腹部裂开,肠子外流 。经排查,和大熊猫同住一片森林,经常结伙欺负其它动物的黄喉貂具有重大嫌疑 。
【黄喉貂】野生大熊猫的体重约为60——73kg,是黄喉貂体重的30—40倍,本身又拥有平均厚度达到5mm的皮肤和厚厚的被毛,即使在完全被动防御的情况下,黄喉貂也无法对野生成体大熊猫造成伤害 。另外大熊猫本身是一种肉食种的动物,在食谱中除竹子之外,竹鼠也是其捕食对象之一,成体竹鼠的大小与黄喉貂相类似,由此可判断,黄喉貂对于野生成体大熊猫不构成威胁 。而本次新闻中所指的大熊猫为2——3岁的亚成体,基本成熟,黄喉貂对其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小 。而经过医护人员检查,这只大熊猫伤口在腹部,是一处长达4厘米的撕裂伤,因此可以推断,黄喉貂并不是造成本次大熊猫受伤的元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