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未必是真相 良好习惯是安全之本

随着某款日系畅销车遭遇高速碰撞解体,安全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不少消费者甚至动了换车的念头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因为在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法规推动下,如今汽车的安全性能普遍比二十年前有了质的飞跃,而你判断一辆汽车安全与否的标准也许并不那么准确 。
车越大越安全
国人买车时往往热衷于SUV这类体型宽大的车型,不仅体面气派、驾乘舒适,而且在很多人眼里,宽大的车身更有安全感,在碰撞事故中更占优势,那么车真的是越大就越安全吗?
谣言粉碎:大车与小车发生碰撞,大车会因为体积大、自重高,减轻撞击后受到的冲击 。如大车与小车发生碰撞时,小车的缓冲空间较小,而且根据动量守恒定律,重量较低的小车反弹速度较高,理论上更容易导致二次碰撞 。
但对于SUV来说,底盘的高度是把双刃剑 。在两车正面碰撞中,SUV可能占据优势,但较高的车辆重心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较差,在高速转向时很容易发生侧翻 。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SUV翻车的几率是轿车的9倍,而且翻车事故中的乘员死亡率也比轿车高 。
大车身和高自重无疑大幅度地增加了空气阻力和轮胎滚动阻力,发动机的负荷更高,燃油经济性自然大幅降低 。同时,由于车重的原因,所需的制动距离更长,对车辆的制动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汽车厂商都非常重视汽车轻量化,在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同时,采用替代材料来降低汽车重量,可见越大越重的车未必就越安全 。
钢板越厚越安全
你是不是曾深信钢板越厚自己的爱车就越是安全,那些用手稍用力按压发动机盖就会变形的车辆就是不安全的代表 。实际上,看似安全并不代表真的安全 。
谣言粉碎:对于轿车来说,并非是用厚钢板就安全,薄钢板就危险 。其实在事故当中起到主要保护作用的并非车身表面的钢板,而是由汽车的笼式架构决定,也就是目前轿车及大多数城市SUV采用承载式车身,它们就像人体的骨骼,决定了车身刚性 。
有些人会通过按压发动机盖来判定一辆车是否够坚固,发动机盖在用力按压下会发生变形的车通常级被划分到不安全行列 。但事实上,车身表面钢板的选择基本只是出于美观、减小风阻等目的,而且不同钢板造型在用力按压之下产生的结果区别也很大 。
目前为了减少对撞击事故中给行人造成的伤害,越来越多的车采用更贵的铝合金发动机盖,有些车型还使用轻量化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翼子板 。这些车摸上去感觉并不结实,但在与行人相撞时可以通过自身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而减少对行人的伤害,有点类似中国的太极之道,而同时这些轻量化的材质既不易损坏又有助于降低油耗 。
保险杠越硬越安全
我们经常能在一些事故中发现,当欧洲车与日韩车相撞的时候,往往日韩车保险杠损坏得更加严重,很多人就此断定欧洲车有着更坚固的保险杠进而比日韩车更安全,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谣言粉碎:确实有很多实例证明,欧洲车的保险杠普遍比日韩车硬,如果你有心情拆开车的保险杠还会发现,欧洲车的保险杠是坚硬的钢梁,而日韩车则往往是采用了一些泡沫材质 。但如果我们由此断定欧洲车比日韩车安全,恐怕也是以偏概全 。
保险杠的作用有二,一是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起到吸能作用,二是保护行人的缓冲作用 。如果保险杠太硬,那么起到的就不是吸能作用而是传导作用了 。这道理就像是拳击手套,如果把手套换成铁的,出击的时候不仅对手受到伤害,自己也不能幸免了 。所以,通常车企会选择一个适中的硬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