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二 )


在专业的教育体系里 , 许多人生重大课题 , 都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教育方式 。德育课只是简单地说教 , 效果如何是没有考核要求的 。幼儿园的老师是幼儿师范出来的 , 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 , 教数学的不管教物理、化学的 , 教语文的不管教英语的 , 体育课经常被占用 , 文化、艺术类的才艺要另外高价请校外老师辅导 。班主任老师最关心的是升学率 , 就连家长偶尔送的礼品也看不上眼 , 因为不如学校给的晋升工资来得实在、稳妥 。甚至 , 有老师已不满足在学校得到的收入 , 课堂上不好好教书、课外开各种培训班 , 大捞其钱 。仿佛只有钱才能体现他们存在的价值 。
曾经 , 主管教育体系管理和发展方向的人 , 居然也喊出了“教育产业化”的口号 。大学也开始沾染上了铜臭 。校园不断扩大和扩招 , 学术水平却原地踏步;教育只是其形式存在着 , 其重要性没有内化为教书育人者的圭臬 。曾经 , 有一个著名大学的教授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 坚持做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状 , 全然不顾自己以偏概全、漏洞百出的表述方式 , 甚至要去大庭广众之地约架 , 斯文扫地;曾经 , 我亲耳听到一个博导抱怨他无法给自己的博士生安排基础课程 , 亲耳听到不止一个博士生抱怨自己多少年毕不了业;近期似乎又有某知名教授被揭出学历造假以及哗众取宠之态 。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吗?”这样全国性的大讨论 , 绝迹已经很多年了 。最高学府中关于教育之功能、目的以及根本意义的声音 , 好像也是极其微弱的 。
其实 , 教育是有规律的 。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之前 , 学习掌握某项技能可以事半功倍 , 过了之后再学 , 就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成为无用功 。古埃及法老曾做过试验 , 让婴儿在没有语言的环境里生活 , 结果这些婴儿长大以后就没有了语言功能;狼孩从小跟狼一起生活 , 救出来之后 , 依然四肢着地 , 无法融入人类的生活;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背过的诗歌、文章到老都能默诵出来 , 而长大以后看到某些感兴趣的内容 , 即使花很大力气背诵默写 , 恐怕也不能完全记住 , 甚至很快又忘记了 。大家都明白一个人如果40岁才开始学钢琴 , 那TA这辈子注定不能成为钢琴大师 。其他某些技能从小就必须练习起来 , 将来方可有一席之地 。
而教育另一个重要的规律 , 大家却很少关注 。那就是 , 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行为模式 , 那就极难更改 , 后期的任何教育几乎都收之甚微 。再如果这种思维、行为习惯若上了瘾 , 那就是极其有害 , 甚至无可救药的 。我们看到 , 胖子减肥十有九是失败的 , 因为要对抗自己已经长期养成的吃的习惯无比艰难;我们看到 , 成年人很难被说服接受新的理念 , 新的行为模式 , 因为他们已经安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 若要改变 , 就会浑身不自在;我们看到 , 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环境、不同体制下 , 人们有显著的认知差别 , 就算穷其一生也难以调和 , 非得分出胜负不可;我们看到 , 许多基本道理乃至普世价值观都是“马列主义手电筒” , 只用来照人 , 不用来照己 , 更谈不上“知行合一”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