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林弹雨里的外挂怎么可以免费,战场上完美避过枪林弹雨( 二 )


比如你突然肚子痛不想丢了,还能用销子把保险重新卡上 。这种设计到今天仍然是经典,但二战那会儿的MK2并不牢靠,士兵们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触手雷销子,到时候手雷呲呲的冒烟,当事人却发现不了腰子上的异样,做不出应有的反应,“轰隆”一声少半扇屁股 。MK2引信时间为4-5秒,生死只在毫厘之间 。
如果战事正酣,让士兵从视线看不到的地方扯下钩挂住的手雷,一些新兵容易产生紧张情绪,采取硬拉硬拽的过激行为,导致失去战机或误触保险 。被拉环手雷炸掉屁股的倒霉蛋比比皆是,过去现在都有 。心有余悸的士兵们无法拒绝必须装备的两颗手雷,战场上也确实少不了这东西,那怎么办?只有挂在胸大肌前,好歹算有个照应,起码拉环掉了那引信烟都能熏得你回过神来 。
这些手雷同时也负担着枪榴弹的作用,MK2A1手雷的引信是靠螺纹拧上去的,拧掉后与M9枪榴弹尾管再拧在一起,就可以使用步枪榴弹发射器,通过空包弹发射出去 。挂在胸前带子上,士兵连扯都不用扯,直接顺着拧掉引信就可以上尾管发射 。美军胸口挂雷有时候也被视为勇气和务实的象征,朝鲜战争时李奇微为了鼓舞士气,打出了比前任麦克阿瑟玉米芯烟斗更骚包的姿势——脖挂甜瓜雷 。
李奇微的这种行为迅速得到了士兵们的好感,并重新在二战后的新兵蛋子部队里又狠狠的流行了一波(44年以后美军三格手雷包已经全面普及) 。在那会儿,这种行为代表了将军也会像士兵一样战斗的决心和更务实的态度 。虽然也有不少人担心这两颗甜瓜哪天一不小心会炸了,但李司令的冒险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政治加分 。至于德国兵,德国兵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M24木柄手榴弹,德国人有专门的手榴弹袋容纳这些东西 。
一个普通的掷弹兵按标准会获得两颗M24,但德军部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往往会多带一些 。因为德军有时候还指望用这些手榴弹做成集束炸弹或者地雷 。逼急了它们还是肉搏的铁锤 。这样超规的携带肯定会导致容纳问题,所幸德军身上的鸡零狗碎相对少一些,M24的手榴弹袋可以容纳一组6枚手榴弹,再多塞点也没问题,容量很可观 。再多一些掷弹兵们就不干了,手榴弹带多了没法打仗 。
所以它们会以12-15枚一打,装进专用的金属提箱携行 。这个时候雷管与弹体是分离的,作战前需要临时安装 。现代的手榴弹包装也采用这种做法 。不过显然所谓“德军挂胸前”的手榴弹不会是M24,它只会被德军插在裤带上携行作战 。能挂在胸前的应该是德军的M39手雷,可这种雷德军通常还是挂在裤带上 。M39手雷光滑如蛋,但是与M24一样都是拉发弹,并非MK2那样的击针弹 。
德军本着轻便的原则,主要给山地部队装备这种蛋蛋 。不过汉斯们很不买账,大力吐槽这种弹丢不远,杀伤弱,打不过盟军的MK2,更打不过苏军的F1 。看到挂环了吗?它就是用来挂身上的,这种雷的拉环是那个小揪揪,需要旋开它,扯出引线再拉发 。所以现在应该是真相大白了吧?德军手雷基本是挂在腰部,没有挂胸口的习惯 。欢迎大家交流 。
在现实枪战中,如何快速判断弹匣里面的子弹数量?
现代的突击步枪基本采用的是30发的弹匣,在射击到一半时如何知道子弹数量这一直困扰着大家 。美国人呢就想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我在弹匣上开个窗户不就能看到了?于是Pmag诞生(鼓掌)!最早的pmag和现代驰名中外的塑料弹匣还不一样,最早的Pmag就只是在军标的铝匣上开孔,然后封一块透明塑料上去以防沙尘进入 。
并且更换了弹托(由于最早的美军公发弹匣弹托非常容易翻起,所以做出改进)由于子弹AR弹匣的上半部分都是插入弹匣井中的所以magpul就在弹簧的特定位置画上红线,然后在弹匣上标识出当红线所在位置时弹匣中还有多少子弹 。随后随着人们对透明的执念,大量好看骚气的透明弹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于是在AUG与p90上采用了透明弹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