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如何看待磨难,如何看待磨难与低谷( 二 )


女人想证实,于是她特地跑到丈夫工厂外的面摊等他,一路跟踪看着丈夫与一个女人进了宾馆,所有的怀疑成了事实,然后她崩溃流泪,又起身准备抓人,最后却选择报警,让他们受到世人唾弃,而这个时候,丈夫再次提出离婚 。丈夫是个软弱的人,一是从搬家那可以看出,然后就是此刻,他提出离婚,没有说过一句道歉,好像这件事受伤的只是他,而对于妻子而言,离婚就可以抚平她所有的伤 。
再就是当他得知了举报的人是妻子以及被通知他是厂里第一批下岗的人员时,他无法接受生活突然给他的双重打击,他选择跳河离开这个世界 。这件事发生之后,宝莉为了养家,准备做扁担,于是找到何嫂让她带她入门,而何嫂说了一句话,“现在真的很邪,上吊的、割手腕的、跳河的、吃药的,多半都是男的,真是阴盛阳衰啊 。”这句话是我写这篇荐影想到的第二个切入点,磨难 。
生活中的磨难数不胜数,大的小的,重的轻的 。从我们作为婴儿时哭泣的第一声也算是磨难,尽管看起来似乎是生理反应 。可是这道哭声意味着身体的主人难受,而磨难带来的第一反应就是难受,就是痛 。作为人来讲,磨难的第一种是身体上的伤害,流血、骨折等,这些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后痊愈的 。磨难的第二种是永久性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比如截肢、抑郁症,这些表面看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身体不会有任何痛感,可是我知道无论是身体上的残缺还是心理上的抑郁,它的阴影是永远笼罩在当事人的心里,尽管他日常表现毫无异常,可是我知道私底下这个人需要不断不停地安抚自己,然后在白日与人友好打交道,表现出自己的正常化 。
前面这两种磨难很好理解,因为它常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有时无法与它和睦相处,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有时又深知这算是老天给予自己的礼物,因为它们让自己知道活着的美好 。而第三种磨难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 。因为外界的不可抗力,我们发现自己无法对抗,只能被动接受,于是就有了两种极端化的结果,一种是选择死去,又或者他仍然选择活着,但其实灵魂早就死去 。
另一种是正面接受,努力再去开辟一条路给自己走下去 。在影片《万箭穿心》中李宝莉与马学武在同样面临下岗的问题面前选择了不同的路,不单单是因为个人的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去主动自找苦吃 。影片中两人原本的社会地位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 。但是因为个种原因的结合,马学武有了一份较好的工作,并当上了主任,于是在开头时我们看到他跟搬家队客套,一副领导的模样,眼中不自然流露出对李宝莉做法的嫌隙 。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他已经认为自己与李宝莉不是同一类人了,但现实却无情让他意识到那一切都是想象 。而下岗的局面意味着他在整个家的地位更低下,以及他意识到自己无法逃出这个女人的掌控 。这就是马学武给自己找的磨难,到最后因为无法承受而不得不用最可悲的方式离开 。在影片《万箭穿心》中马学武死后,李宝莉将家庭的重担放在自己身上,十年时间她靠扁担养活了整个家,而对于这其中深受她照顾的孩子小宝而言,认为这是她该履行的义务,并且他深深瞧不起她 。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思维逻辑?在影片中,我看到的是:一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帮助他的学习,对待任何事都不像母亲那般蛮横,所以他更依赖父亲;二是当家中父亲离开,那时的他正是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母亲的自责使得她不敢与孩子讲述整件事的起因经过,以致让他误认为父亲的去世是因为母亲所造成的,因而他心中集聚恨意 。而影片中的这份恨意让我得到一种警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