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招生,自主考生需要什么区别( 二 )


自主招生是指90所大学(77所大学面向全国,13所面向本省考生)的5%自主招生,主要针对有学科特长、学术潜质的学生,要求申请者有学科竞赛获奖、科创竞赛获奖,或者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通过学校测试后,将获得一定的录取优惠——达到当地的高考重点线(一本线或自主招生资格线)即被录取,或者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10到60分的录取优惠 。
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将填报自主招生志愿,高考成绩达到具体的录取优惠条件被相关高校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则主要是各省自主进行的改革 。也叫“三位一体”的招生,目前,浙江已经有50多所高校进行“三位一体”招生,上海有10所高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江苏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高校达到20所 。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不要求学生有竞赛获奖,主要关注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综合素质评价,不会给学生具体的录取优惠,而只是給学生一个校测成绩和填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志愿的资格(校测有的在填报志愿之前进行,有的在填报志愿、投档之后进行),获得综合素质评价入围的学生,要填报志愿,高校一般按1.5:1接受档案,对投档进来的学生按高考成绩60%(或50%),大学面试考察成绩30%(或40%),中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或综合素质10%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
由于事先有填报志愿、投档的程序,因此,所谓的“三位一体”评价,是对投档进高校的学生的综合评价,因此,“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给学生的录取优惠并不突出,有的高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投档分与统一招生的分数不相上下,这一改革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综合素养发展,以及促进高校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招收适合本校的学生 。总体看来,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只是局部改革,是基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给高校一定的自主招生权利,学生的选择权并没有真正扩大 。
因此,不论是自主招生,还是综合素质评价,均没有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中学进行个性教育和多元教育,很多学生和家长还是以功利的获得降分录取优惠来看待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而不是从发展学生分数之外的兴趣、能力来看待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按招考分离的原则进行进一步改革 。
自主招生和正常高考有什么区别?自主招生能正常上大学吗?

什么是自主招生,自主考生需要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自主招生打破了以往高考招生的传统模式 。是教育部2013年出台的一项高考改革办法 。参加自主招生计划的学生将被降分录取,与正常高考无异 。用老师案例分享的方式详细讲解自主招生和正常高考的区别!自主招生有一定的固定名额,具体名额不超过总名额的5% 。反而很有特色 。选择有特殊技能的学生 。面试、笔试合格后,降分5至60分录取 。但是自主招生也要参加高考,成绩要达到一定的合格线才能被录取!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知道,清华大学国家人才领军计划和北大文科人才培养计划都是自主招生的一种形式!今年和上海姑娘吴亦舒一样,参加了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冠军 。2018年,她获得清华大学国家人才培养领军计划,培训学习一个月,最终在清华大学通过面试和笔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只要她今年高考成绩超过本科线,吴亦舒就能考上清华 。更何况她是以613分(上海高考660分)考上清华的 。其实613分上清华有点危险 。今年上海考生615分只能上清华,但是吴拿的是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她也可以上清华的新雅书院!比如北京十二中考生卢泽宇,今年通过自主招生考入清华大学化工学院,成为今年清华大学新生中年龄最小的,不到15岁;卢泽宇曾经在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获得银牌,对化学很感兴趣,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才被录取!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1)自主招生需要在某一学科上有专长,比如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成绩 。如果被录取,需要学习与自己专长相关的专业;(2)考生需要经过培训,然后通过高校的笔试和面试,需要一定的能力;(3)通过自主招生的,获得5-60分的降分政策;(4)统一参加高考,成绩要达到大学规定的分数线!比如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招生名额,这个名额不是随便给的 。需要自己去申请 。一般申请的学生都是名列前茅或者某一学科有特长,获得过全国竞赛奖牌 。这也说明自主招生的学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一般,而是有天赋,在某些学科上有潜力,所以高校会培养他们 。否则很难拿到这个名额!而且他们考上高校也不只是分配专业,而是通过学科测试和评估,建议你学什么专业更好更适合,也就是发挥你的兴趣,培养人才!所以自主招生考生上大学更有优势,因为专业是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学习的路上不会迷茫!所以自主招生的考生上大学更有优势!你怎么想呢?欢迎交流留言! 。

推荐阅读